编辑:九华山圣泉寺-九华山聖泉寺
法定五一节由来
五一将到,劳动则成为高频词。
五一劳动节,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它缘起于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为纪念这次获得胜利的伟大工人运动,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佛教是否提倡劳动
佛教在一开始,是提倡静修、远离世俗生活的,不从事生产劳动。
自东汉传入中国,逐步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唐代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上记载,,当年“世尊在逝多林,见地不净,欲令彼乐福众生,于胜田中植净业故,即自执彗(扫帚)扫林中。时舍利子、大目犍连、大迦叶波、阿难陀等诸大声闻,见是事已,悉皆执彗共扫园林。”据说那次将逝多林打扫干净后,释迦牟尼佛就在法堂中告诸弟子说,凡扫地的人有五种功德:
“ 一者自心清净,二者令他心清净,三者令诸天欢喜,四者植端正义,五者命终之后当生天上”。
劳动可得今生的幸福快乐
《长膝经》中,一位在家弟子请教佛陀:一个俗务缠身、享受欲乐的在家人要怎样才能获得今生的幸福快乐以及来世的幸福快乐?
佛陀说:有四样东西可以带给在家人今生的幸福快乐:勤劳具足,守护具足,善友,生活平衡。其中首条就算是勤劳。
勤劳具足
在家人通过从事耕种、商业、公务,或正当任何一种技术的工作来维持生计,他对该工作熟练、不懈怠,拥有充分的思考能力,胜任工作、胜任安排,这叫做勤劳具足。"
守护具足
妥善地管理保护劳动所得;
善友
结交良师益友,并且见贤思齐;
生活平衡
维持日常收支的平衡,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来生活,既不奢侈,也不贫寒。同时也应避免四种损耗钱财的途径:沉湎于女色,沉湎于饮酒,沉湎于赌博,狐朋狗友。
如何获得来生的幸福快乐
《长膝经》中佛陀说:有四样东西可以带给在家人来生的幸福快乐:
拥有信仰:信仰佛陀教导的宇宙真理;
拥有戒德:避免杀生、偷盗、邪淫、虚妄语和服用麻醉品;
乐善好施:克服悭吝,经常施舍、亲手施舍、欢喜施舍;
培育智慧:拥有观照五蕴、观照一切世间法生灭的智慧,具足导苦之完全灭尽的智慧。
劳动的形式
劳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些人误解劳动仅仅为体力劳动。
在佛陀在世的时代,曾经有婆罗门不理解佛陀游化讲法,对佛陀说:“我有得吃,是因为我耕种了田地,你也应耕种。只有劳动后,才有饭吃。”
“我也耕田种地,只有劳动后,我才享受饭食。”佛陀回答道。
“你说你是一个耕种者,但是,我们并没有看见尊者你的犁具、牛轭、耕牛及牛鞭。”婆罗门迷惑不解地说道,“请告诉我们,你到底怎样耕田种地?”
佛陀回答道:“信为种子,戒为雨水,慧为牛轭,中道为犁具,意志为缰绳,静念为牛鞭。言行谨慎,饭食适量,以真诚去除杂草,以禅定达到圆满的解脱。精进为载物大白牛车,载致苦尽乐生的涅槃之境。如此耕种好了的田地,定会结出不死之果,获得彻底的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