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九华山圣泉寺-九华山聖泉寺
功德和福德是学佛修行过程中的高频词,我们常听到以下说法:
“随喜您的发心,功德无量!”
“您孩子真懂事,您真有福报!”
“累劫善根、福德、因缘的积累,才能在今生值遇佛法,要珍惜!”
可见功德和福德都是值得希求的。但两者间的差别我们却往往分辨不太清楚。
“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梁武帝和达摩祖师间的对话,便是给我们的警示。
梁武帝:“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
达摩祖师:“并无功德。”
梁武帝:“何以无功德?”
达摩祖师:“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景德传灯录》
相传梁武帝曾四度舍身出家,受过具足戒,一生造寺、写经、度僧无数,但达摩祖师却用“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虽有非实”十二个字,便将其所修概括完毕。可见,不明福德和功德之差别,稀里糊涂修行,做再多与佛法有关的事,也难得真实利益。
福德和功德的共同点,都有“德”。
“德”通“得”,有“得到”之意。
“福德”得到的是“福报”,而“功德”得到的是“功”,
福德:以贪执、分别、希求回报的有漏之心行善,对所做好事,念念不忘。
功德:因修戒、定、慧三无漏学,灭除贪、嗔、痴烦恼。以“三轮体空”的见地行善事,做再多,内心却毫不执著。
所谓“三轮体空”,譬如行布施时,观施者、受者和所施之物皆为空性。知无实在的能施之我,无希求福报之心;无能施之人,对受者不起慢心;所施之物,本性为空,不起贪著之心。
福德:外在的福报,可以自己享用,也可与人分享。比如将自己的吃穿住用做布施或供养,令他人也受用,得到利益。
功德:是戒定慧的内在修养,谁修谁得,无法转赠他人。若功德能转赠,那么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何必苦口婆心劝说我们修行,只需将功德直接送给我们,速成佛道,他们岂不更轻松?
福德:果报仍在三界内,不能了生脱死,出离轮回。所谓“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不修戒定慧,贪嗔痴烦恼增盛,甚有可能在三恶道中,享用所积福德。
功德:能究竟远离忧痛苦恼,超越六道轮回,乃十法界,圆成佛果。
福德和功德之中,功德才是胜的真实利益。福德当然也重要,但若不能成为解脱轮回,成就菩提的增上缘,终究还是转头成空。愿大家都能明了其中差别,以无所得的清净平等之心,勤修善业,早日功德圆满,成就佛道,利益无边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