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门槛不能踩、迈左右脚还有讲究

编辑:九华山圣泉寺-九华山聖泉寺

我们在逛寺庙或者拜佛的时候,都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寺庙的门槛很高

在庙堂门口,可能会有人善意地提醒你:“门槛是不能踩的”。

听到这样的提醒,很多人会疑惑“为什么不能踩。”?

匆忙中不小心踩到门槛,可能会感到不安,生怕自己做错了什么,会受到佛菩萨的惩罚

寺庙的门槛是踩不进去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对踩门槛的错误认识

在寺庙里是禁止踩门槛的,有句话说:

门槛是佛菩萨的肩膀或额头,而佛菩萨对脚是很忌讳的,认为脚是不干净的东西,踏在门槛上是对佛菩萨的不敬,会受到惩罚的。

实际上,在佛教文化中,并没有“门槛是佛菩萨的肩膀或额头”的说法。

如果这个门槛是佛菩萨的肩膀或额头,你绝 对不能踩,你能跨过去吗?

还有一种说法更容易让人混淆,那就是门槛中的“门槛”和“坎”字一样,所以有人认为是粗糙的意思,如果踩到门槛,就意味着遇到障碍。

遇到一个门槛,跨过它就意味着你已经克服了大起大落,未来的路就会一帆风顺。

用谐音字来理解门槛的含义,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一部分,但这种说法只是一种民间习俗,并没有实质意义。

门槛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建筑,寺庙的门槛也是佛教与中国风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在国外的佛教寺院中,并没有像我国的佛教寺院那样有高大雄伟的门槛,更没有禁止踩门槛的说法。


二、门槛的基本作用

门槛原指门下的横木,中国传统民居的大门口必须有一个门槛。

在古代,门槛只有膝盖高,但今天的门槛没有那么高,只有一寸左右。铁门和大门之间,除了用木头做的外,地面上还固定着狭长的石条。

门槛也清楚地将住宅与外部世界分开,同时,门槛不仅可以防风防尘、保暖聚气、防寒防暑,还可以将各种爬行动物拒之门外,因此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寺庙中的门槛大多是木制的。如果长年踩在门槛上,门槛容易变形、损坏,不利于发挥上述功能。


三、传统文化中的门槛

《论语象党》说:“站不住门,走不出门坎。”。

大致意思是:站着的时候,不要站在门中间。那人站在门中央,有点傲慢。

《论语》说不要站在门中央,要表现出谦卑。

进门的时候,不要踩门槛,门槛比地面高一点,如果踩到了,就会比普通人高,而且可能会失礼。

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踩门槛是君子之风,既能表达谦逊,又不失礼貌。

同样的道理,寺庙的门槛也是一样,更何况寺庙是供奉佛菩萨的地方,是僧人住锡的道场,是弘扬佛法、利益生命的地方。为。

所以,寺庙里不能踩门槛的说法,并不是像谣言说的那样,是基于佛菩萨的肩膀,或者是踩过颠簸,而是基于文明礼仪和对门槛的保护。

如果你真的不小心踩到了寺院的门槛,也不用太担心。佛菩萨不会因为你踏在门槛上而惩罚你。

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随意踩在门槛上。无论是在寺庙里,还是在普通的建筑物里,都要跨过门槛,以示尊重。


四、跨过门槛时,应该先迈哪只脚

除了不踩门槛,还有一个很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小细节,那就是跨门槛该踩哪只脚。

一般来说,如果你走在门的左边,你应该先把你的左脚。如果你是走在门的右边,先把你的右脚。

这有什么说法呢?

走在左边,左脚跨过去的时候,我们的背对着门的一边,后面有人对着我们,大家也都对着我们。

如果你走在左边,右脚向前迈一步,你的背对着每个人。与人面对面打招呼是对人的礼貌和尊重。

所以,一个人的修养和行为都是在他真正的行走在生活中才显露出来的。

寺庙是一个干净、庄严的道教场所,需要信众的支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香客遵守寺庙的规矩,有利于修福修慧,成就圆满。